2023-03-16 11:25:37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3月16日讯(通讯员 童佳怡 焦建鹏 郭传义 于晓燕 姜乾)上市企业是城市的“金名片”,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扛起全省“三核”重任,烟台是进军资本市场的先行者、主力军。作为全市经济中心,烟台黄渤海新区的表现最为亮眼——近5年新增上市企业4家,共计12家、占全市1/5,挂牌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8家,2022年,仅12家上市企业贡献该区1/5工业产值。
蓄势固势,厚积薄发,“动员令”再次吹响:
3月15日,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企业上市突破发展大会,邀请沪深北交易所、全区拟上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全区银行机构、证券机构、担保机构主要负责人参会,共同交流资本市场运作经验,谋求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恰逢其时
纵使受疫情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但2022年依旧是新区资本市场的丰收年。
从数量看,目前新区上市企业12家、股票13支,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总市值全省第一。这其中,既包括市值3000亿元的山东第一股——万华化学,也包括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睿创微纳,全省首家“A+H”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荣昌生物,加上早前上市的德邦科技,烟台登陆科创板上市的3家企业全部位于黄渤海新区内。
从直接融资规模看,目前,区内上市企业通过首发、定增、配股、可转债等多元融资方式,已累计开展直接融资83次,募集资金1382亿元,其中股权融资822亿元、债权融资560亿元。
这不单是企业自身资本意识和运用能力增强的结果,更得益于新区内在产业基础的扎实雄厚和外在国家政策的“给力”。
具体来说,新区拥有五大主导产业和16条特色产业链。数据显示,仅去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345亿元,对全市增长贡献率30.2%。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10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83户,全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型企业总数达到234户,全市稳居第一,全省位居前列。
2021年7月,成功获批山东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资本市场大环境,持续迎来“好消息”。北交所成立,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2023年初又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包容性增强,企业上市环境不断改善,上市渠道越来越多,新股发行效率明显提升。
可以说,让更多的新区企业加速进军资本市场,弄潮蓝海,恰逢其时。
“头雁”引领
与已经上市的企业相比,新区的上市企业“后备军”力量同样充沛、动力十足。
数据显示,目前全区辅导备案企业5家、在审企业2家、过会企业1家,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80余家,上市数量持续发力。
上市公司的板块分布,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升级方向,也引领带动了“后备军团”的质地和行业分布。
新区已上市的企业也印证了这一点。记者梳理名单发现,12家上市企业涵盖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这与新区“培强产业集群,壮大工业规模”,抓龙头、建生态、延链条的发展目标相契合。
以新区打造的烟台光电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以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睿创微纳为龙头,建设起全球一流光电传感全产业链创新孵化园区,重点培育聚集红外芯片、器件、模具、终端整机等光电产业上下游企业和项目,构建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材料、装备为一体的光电传感产业生态。未来五年,该产业园将聚集上下游企业15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700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微纳传感产业高地。
利用上市企业,承载起主导产业结构优化中更多的力量,新区上市企业确有“实力”:
万华化学,稳居“榜一”,全省市值最高。
黄渤海新区(开发区)首家本土上市企业泰和新材于2021年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成功入选“科改示范企业”。
全省首家“A+H”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荣昌生物,其研制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新药泰它西普、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均获批准上市并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美瑞新材料生产的发泡型TPU产品在鞋材领域已与安踏、特步等国内知名运动品牌达成稳定合作,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新的合作品牌,拓宽市场渠道。
......
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新区“上市军团”的结构愈加优化、健康,一批批“硬科技”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让新区的资本力量展现出蓬勃多姿的年轻态。
“十四五”目标:上市企业突破20家
一个上市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增长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近年来,新区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力,挂牌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8家,上市企业数量全市首位。这与新区高度重视梯度培育,形成充足的拟上市企业梯级储备密不可分。
一方面,发挥《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引导放大效应,结合企业上市需求,新区出台了“真金白银”的鼓励政策,比如对在境内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新区将按照完成股改、辅导备案、提交上市申报材料和完成上市四个阶段,分别给予30万元、170万元、300万元、300万元,总计800万元补助;对境外上市企业,可在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0%投资区内两阶段分别补助400万元,总计补助800万元。
另一方面,新区通过强化普惠金融供给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强、发展前景好、有对接资本市场意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力度。推出“科信贷”“成果贷”“人才贷”“留抵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以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支持企业信贷融资。
对于资本市场,新区的确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确保每年有2-3家上市企业,到“十四五”末,上市企业总数突破20家。
要实现这一目标,除政策补贴外,土地资源方面的“加码”,新区也诚意十足:拿出三大地块,打造企业总部聚集区,全力支持上市公司与优秀企业落户八角湾;用好用活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方资源,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全省一流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设立两大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资本市场服务,增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信心和能力。
眼下,8家企业正式进入上市程序,仅是新区发力资本市场的开端。着眼长远,这里将汇聚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为全面打造资本市场“烟台板块”,再添“新区力量”。
季宝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