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16:08:19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0月26日讯(通讯员 刘睿晗)就业、就医、社会保障是群众最关切的事情。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得扎实,办得有力,办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惠民举措,顺了民意,暖了民心,真正让广大城乡群众得实惠。
今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各类资源,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不断织密织牢社会帮扶兜底保障网、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改进经办服务,突出制度创新,强化主动服务,做实兜底保障,为广大城乡群众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社会保障救助
及时纾困解难
2022年8月,市民孙先生突患胰恶性肿瘤,加上家中女儿智力残疾需要照顾,巨额医疗费用让他倍感压力。“我给所有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治病,还在网上发起筹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先生深深地叹了口气。
未曾想,就在发起网上众筹的第二天,孙先生就接到来自黄渤海新区民政部门的电话,工作人员称是在网上看到了他的求助信息,主动前来提供帮助。
“当得到我肯定的回复后,立马核实了我的病情和我的基本情况,第一时间帮我申请了临时救助和特困,并享受到了特困第三方照护服务,真温暖啊!”说到这里,这个坚强的汉子眼里有了泪光。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真正实现应保尽保“一个都不少”。黄渤海新区民政部门健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完善区街(镇)村(社区)三级救助服务网络,依托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健全主动告知、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确保精准发现、精准救助。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家庭844户1176人,发放低保资金880.6万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68人,发放资金290.2万元;为49名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万元;为638名残疾人发放困难生活补贴109.8万余元,为285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509.1万余元;为47名孤困儿童发放生活补贴73.4万余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异乡不愁医
看病有“医”靠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等待期进一步缩减、异地就医手续办理不断优化、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一码通办……”今年以来,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引,黄渤海新区不断创新举措、优化体系,使医疗保障服务更加便捷。
“以前,虽然我们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但在医院门诊看病拿药时还是需要自己先垫付,再拿着许多材料回来报销,有时候拿错拿漏,还得两头跑。现在大不一样,开通了慢性病联网结算,门诊治疗费用直接就能在窗口报销,太方便了。”门诊医疗费用即时报销结算,令外来务工的马先生欣喜不已。
与马先生一样,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有超过200人次享受到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的便利。这份便利,源于黄渤海新区医保部门不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式的持续努力。
不止是异地就医手续办理不断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等待期也在进一步缩减。
“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等待期由之前的一年调整为3个月,而且对在烟台市范围内首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缴费次月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黄渤海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方便群众看病购药,黄渤海新区内443家定点医药机构已全部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其中,315家定点零售药店全部实现省内和跨省医保电子凭证消费;5家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在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等多种就医场景下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保人可在手机端使用电子医保凭证,出门看病买药不用携带医保卡,挂号、缴费实现“一码通”,真正实现无卡就医。
政策“大礼包”
帮促就业稳岗
“一直想找份合适的工作,这次如愿以偿,实在太好了,真的感谢你们!”过去,村民孙阿姨一家人靠着种地生活,一年收入不足万元。帮孙阿姨打开生活新篇章的,是黄渤海新区劳动保障部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的精细化就业服务。
听说区内有保姆培训,孙阿姨报了名,学成后直接就了业,做家政、护工不在话下。“孙阿姨实在,干活不惜力,还十分好学。”家政公司对孙阿姨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积极推动就业扶贫,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就业扶贫政策体系,推动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并强化服务、培训和维权等支持。
“8—9月份,举办大型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专项网络招聘会,参与企业65家,提供就业岗位294个,参与人员1245人次。”黄渤海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举措就是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扶贫覆盖面,稳妥有序承接返乡贫困劳动力。
季宝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