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开发区新闻网>开发区新闻头条
南溟北辰 跨域融合 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力“三航”产业

2022-08-28 09:04:58

来源:水母网   通讯员 邢玉静



水母网8月26日讯(通讯员 邢玉静)“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自古至今,人类对于神秘浩渺的太空和海洋的追逐探索从未停歇。

8月23日,第三届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举行,主题为“南溟北辰——太空与海洋的深远融合发展”。

这一刻,群贤毕至、抒怀论道,围绕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展开深度交流,为引领和促进航天科技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献智献策。

这一刻,院士学者、行业企业,高度关注黄渤海新区“三航”产业,为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聚集“磁场效应”,进一步激活产业影响力、吸引力。  

打造海洋强省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是烟台黄渤海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紧盯航空、航天、航海三大产业,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先导区亦于今年5月率先规划启动。

盛邀这场高规格、高层次的峰会论坛来区举办,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一片热土推动“三航”产业腾飞的热切期盼,一座创新开放之城孜孜不懈追求“走在前、开新局”的发展雄心。

雄厚基础 重量级产业项目全链支撑

有底蕴,有基础,有优势。烟台黄渤海新区选择深耕“三航”产业,离不开多方面积累的产业底蕴和优势。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也是此次高峰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于2020年9月建成投用,定位为建设大海工领域“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示范区,与新区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高度契合。截至目前,已搭建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与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等37家海工装备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

以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为代表,在这里,“三航”产业创新要素加速聚集。“黄渤海新区现有29个涉海科技创新平台,中俄海洋、中科海洋等中外合作、重量级科创平台先后落户。”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周边区域布局了一批航空航天科研平台,如中国航天513所、海军航空大学、航天宏图卫星遥感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等,持续为“三航”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注入动能。

“三航”产业层次较新较高,需要的要素较多,新区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发展“三航”产业提供先发优势。

日前,烟台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五自由度并联加工机器人吸引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能够实现航空航天、能源和国防等领域大型构件的精密加工,最高加工精度达0.02毫米。”研发团队工作人员说,该成果已在天舟货运飞船舱段制造中得到应用验证,并即将在新区实现产业化。

在黄渤海新区,还有多家企业涉足“三航”产业。正海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东星耐高温钐钴永磁材料、睿创激光红外设备、泰和航纤、万华精化新材料、天隆众环动力卡盘、鲁航炭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船舶、火箭、雷达等“三航”高端领域。

“新区拥有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产业体系,在机械、电控、液压、材料等制造环节,与空天海装备制造领域有很强的通用性,可就地转化为‘三航’配套体系。”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三航”产业,新区具备深厚的产业及科研基础。

雄心壮志 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快速推进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产业,是先进制造业代表,发展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新的赛道上,黄渤海新区奋起奔跑、当仁不让。“我们将以‘三航’大构件制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按照‘装备制造能力—构件制造能力—锚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实施路径,突出创新引领、绿色低碳、产城融合,致力打造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叫响‘航空航天航海看烟台’城市品牌。”高峰论坛期间,黄渤海新区作专题报告,向参会人员重磅推介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的发展构想。

烟台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桓民十分振奋:“这一最新规划,不仅为本地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也搭建起‘三航’融合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未来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三航’产业相关企业加速聚集落户。”

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自今年5月启动实施,核心区位于八角湾新城与蓬莱新城之间,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涵盖烟台临空经济区、黄石湾海洋经济区、蓬莱临港产业区等重点区片,先期启动30平方公里先导区建设。

短短几个月,智造城已从“纸面”落实到“地面”:完成8个项目签约,包括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产业园、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航天计量检测基地、矢量水听器研发制造、海洋监测设备、工业无人机等三航重点产业链项目。储备重点项目19个,涉及通航整机、卫星制造及数据应用、船海装备等领域。

先导区项目推进迅速。清科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预计年内开工,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国产化研制,解决大型构件加工“卡脖子”难题。东德氢能装备产业园加速审批流程,力争下半年开工,打造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氢能装备制造、电堆系统集成等全产业生态。

坚实的项目支撑为烟台描摹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未来: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引进“三航”领域知名科研院所10家以上、龙头骨干企业20家以上,落地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三航”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雄策伟略 智脑汇聚促“海天”创新融合

太空与海洋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是全国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一次盛会,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在航天和海洋领域具有极高的专业造诣和学术声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来了,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来了……

11名院士、多位总师,带来高水平的研究共享和创新思想。整个论坛节奏十分紧凑,上午进行了《大气海洋环境大数据构建与挑战》《第五代核能系统与核电宝研发创新实践》等6场专题报告,下午举行“天基信息系统的海洋应用”“海洋跨域无人系统”等4个平行论坛,参会人员激荡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推动航天赋能深海产业创新。

关于太空与海洋的融合创新,引发专业学者、参会企业广泛讨论——

包为民院士认为,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来筹划应对,用跨域融合的凝聚力去启迪智慧,找到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绿洲,一定需要太空与海洋的深远融合发展。

“很荣幸参加此次会议,院士专家的观点给了企业不少启发,我们目前主要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开展产品研发、生产,下一步会探索在航海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拓展研发维度。”郝桓民说。

烟台凯泊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南对大气海洋环境监测、核能开发利用等观点颇为关注:“未来十年,极端气候应对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核能的推广发展打开能源应用新思路和新方向。加快军民融合转化,实现企业高端制造是凯泊的目标,我们会抢抓空天海装备智造城建设机遇,加快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高峰论坛期间,黄渤海新区诚邀院士、企业来区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元化合作。同时,也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不遗余力打造良好创新氛围、提供优质创业服务,促进各方资源有效结合,在更大范围实现互利共赢。

一场高峰论坛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远远超过会议本身。给院士专家、龙头央企、工信部直属高校抛下橄榄枝,将带动更多项目、更多资源、更多要素集聚黄渤海新区,推动更多新区企业和产品纳入供应链条和配套体系,为新区奔赴高端制造“星辰大海”的宏伟梦想凝聚强大力量。

季宝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