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16:40:31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4月18日讯(通讯员 刘睿晗)一座创新城市,一方创业舞台。
从初入工厂的年轻学徒,到车间生产线上的技术能手,直至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同领域的“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在全区技能型人才队伍大军中,“业达工匠”星光熠熠。这些工匠,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工作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珍贵品格,成为“开发区制造”品牌最鲜明的标识。
搭设广阔舞台,让更多“大工匠”“金蓝领”脱颖而出。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总工会全面实施“业达工匠”建设工程,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让职工创新动力足起来,让企业创新工作活起来,让技术创新平台多起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工匠力量。
“头雁”领飞“业达工匠”
在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车间,“业达工匠”、设备维修组组长吕考松不仅能给大型装备“把脉问诊”,还经常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小细节进行“修补缝纫”。
“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就没有他拿不下的活儿。”斗山机械工会主席高明才说,吕考松的技术实力深受中韩双方高管的肯定,更是年轻技工们推崇的“技术明星”。
“吕考松是开发区培养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每年通过‘业达工匠’选树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技能人才,引领带动广大职工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形成了人人争做工匠的浓厚氛围。”开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是“业达工匠”的实质内核。
工匠辈出,土壤使然。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引导,开发区以劳模和工匠为“头雁”,涌现出各级各类工匠人才136名,形成了行业、企业多层级工匠人才队伍。
工作室传承匠心技艺
“芳纶纸能够在210℃的温度下使用十几年,具有绝缘、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以其为原材料的芳纶蜂窝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张峻华正在进行芳纶纸火烧实验。
对企业来说,想要研发高精尖产品,还是要靠高技能人才来实现。民士达公司成立了以张峻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孵化工匠人才,力求打造一支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技工队伍。
“张峻华创新工作室”是开发区总工会创建的47家创新工作室的缩影。在开发区,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于继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周庆明创新工作室”共征集改善采纳提案1736条,核算经济收益超过500万元……匠心技艺的传帮带,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节奏,更为产业储备后续人才。
为充分发挥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开发区总工会引导企业工会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组织职工开展技能竞赛、创新成果技术攻关交流等活动,营造出了人人在创新、处处有创新的良好氛围。
厚植技能人才生态
工匠为城市发展助力,城市更要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空间和舞台,让工匠们干成事、发展好。
从出台《“业达工匠”选树管理办法》,再到落实《烟台开发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开发区厚植技能型人才发展生态,让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通过设立孵化专项资金,落实工匠待遇以及扶持孵化基地和创新工作室建设,开发区总工会每年出资100万元,从经费上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开发区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开发区每年评选10名“业达工匠”、40名“业达小工匠”,分别给予1000元至1万元奖补激励;“业达工匠”孵化基地,拨付扶持资金5万元,用于技师培养以及工匠孵化工作……
数字落到实处更是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选树“齐鲁工匠”1人、“烟台工匠”4人、“业达工匠”30人、“业达小工匠”102人;创建区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47个,其中1个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创新工作室5个;全区企业一线职工创新成果累计达5200余项,为企业节支增收近2亿元。
季宝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