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开发区新闻网>开发区视窗
瞄准全国一流民生服务样板 烟台黄渤海新区靶向发力“六大领域”

2025-10-22 19:00:00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0月22日讯(记者 于雪 通讯员 姜乾 秦贺 崔华昌10月22日上午,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回望‘十四五’·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该区社会事业以“打造全国一流民生服务样板”为目标,在婚俗文明革新、生育友好培育、社会救助提质、残疾人精准帮扶、养老体系完善、殡葬服务升级六大领域靶向发力,用有温度的政策、有力度的举措、有精度的服务,织密覆盖全人群、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民生保障网。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婚姻登记中心,新人们不仅可以得到细致的婚姻家庭辅导等优质服务,还可以在“鹊桥使者”主题天井中实现自己个性化的登记体验愿望。创新的婚姻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文明婚俗的实践者与受益人,新区也成功跻身山东省第二批婚俗改革试点。

“在阵地建设上,创新打造‘三核一廊·多站联动’服务矩阵。”烟台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民政处处长徐丽珊介绍,“三核”支撑,即婚俗改革展馆、文明婚俗实践站、文明婚礼堂,以新地标图文并茂传播传统婚俗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婚俗;“一廊”提升,即“滨海婚恋文化长廊”,串联恋礼堂、时光塔、天马栈桥、张裕酒庄等婚恋元素,丰富宣传阵地,赋能甜蜜经济,让文明婚俗理念随海风浸润城乡角落。

生育友好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该区紧扣“产业集聚、青年集聚”的特点,以“优生优育·幸福传家”为目标,从妇幼健康、托育服务、政策保障三个维度发力,构建全方位生育支持体系,为青年家庭减负增能。数据统计,今年已完成孕前优生检查2800余人次,宫颈癌筛查8000多人次、乳腺癌筛查8100多人次。目前,在营托育机构21家、提供托位数2283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织密兜牢社会救助帮扶网络,该区积极构建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格局,探索形成弱有众扶、大城共助的“新区样本”。目前,全区已实现途径集成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效果精准化、服务多元化、体验最佳化的“六化”社会救助新模式,破解社会救助申请“多次跑”“分头办”“跑不起”等困境,成功争取了数字民政救助系统与财政“一卡通”系统对接1个省级试点,以及社会救助“云助联办”等2个市级试点项目。同时,凝聚社会合力,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源供给模式,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实现了救助供需精准对接。

为了更好地助残扶弱,该区创新打造“如康花”公益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完善的产销体系,让残疾人在创造价值中收获尊严。目前,已建成区政务中心爱心助残小站和首批古现街道6个社区公益助残点,同步推进由试点家园向全区家园覆盖推广。

关注老年群体的幸福生活,黄渤海新区依托“山、海、城”空间格局,明确了1处区级、5处镇街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9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构建起了“区—镇街——社区(村)”三级联动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家门口的幸福养老院”。

“我们创新推出的‘医养结合’特色服务模式,实现了老人常见病诊疗与康复护理‘不出中心’,有效促进了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目前,新区已建成运营日间照料中心10处、市民社区食堂10家,日均服务老年人1000余人。”烟台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姜福明说道。

殡葬服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黄渤海新区聚焦“逝、殡、葬、祭”四大环节,从强化源头管理、开通白事专线、优化审批流程、创新监管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强殡葬服务市场管理,并成立了全省首个生命文化服务协会,移风易俗、生态安葬宣传深入人心,引领了新区绿色文明新风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新风培育、提质服务供给、厚植文化根基、强化精准帮扶,让文明正气充盈城乡、民生温度可触可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烟台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峻峰说。

编辑:于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